历史发展
燕昭王二十九年(前283)秦开却东胡,始置上谷郡,筑燕长城西起郡内之造阳地,以抵御北疆。
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沿用上谷郡建置,为三十六郡之一。
汉代延置,汉高帝分上谷郡地一部分置涿郡,属幽州刺史部,初辖县十二,后增至十五县,户三万六千八百,口十一万七千七百六十二,是汉朝与匈奴争夺的重点,置左右两都尉。
新朝王莽改上谷郡为朔调郡。
东汉恢复上谷郡制,下辖县八,户一万零三百五十二,口五万一千二百四四十,至东汉末年,鲜卑乌桓等部族在此地活动。
三国时期,上谷郡属魏国,仍属幽州,移治居庸县。
晋太康三年,分上谷郡置广宁郡,上谷郡统县二,户四千七十,归治沮阳县。
西晋经历永嘉之乱后,上谷郡先后归属后赵、前燕、前秦、后燕,至北魏初废,后复置,下辖平舒、居庸二县,户九百四十二、口三千九十三,北齐沿置后废。
隋炀帝大业元年,改易州置上谷郡,统县六,户三万八千七百。
唐朝废郡置州,以故上谷郡地置妫州,隋上谷郡地置易州。
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分天下为三十六郡,上谷郡(治沮阳县,今河北怀来东南怀来县大古城北7里)亦名列其中。郡设郡守,也称郡将,本为武官,后渐为地方行政长官。
汉景帝中元二年(公元前148年),改称太守,太守之下设郡丞和郡尉,分管民事和军事。汉代飞将军李广就曾任上谷太守。秦汉时期,上谷郡下辖十六个县(汉弃斗辟县后为十五个)。属幽州刺史部。王莽夺取皇位,改上谷郡为朔调郡。三国曹魏时郡治曾移至居庸,大古城仍为沮阳县治所;西晋时上谷郡治又迁回沮阳。
后又属于五胡十六国中的后赵、前燕、前秦、后燕诸朝,上谷郡辖地范围虽几经变化,但郡治城却一直沿用。南北朝时期,北魏改上谷郡为平原郡,仍与沮阳县同治。北魏以后上谷郡与沮阳县从记载中消失。据史料记载:北魏末年,北方六镇爆发了声势浩大的边民起义,特别是孝明帝正光六年(525年),柔玄镇人杜洛周发动的上谷郡农民起义,以“真王”为年号,攻克燕州(今涿鹿),并一路南下,先后占领涿州、定州。
上谷郡城很有可能毁于这次农民起义的战火,以致废弃。由此推算,上谷郡城自战国燕昭王时始设,一直到北齐末居遭受突厥多次摧残,无复人迹。共经七个大的历史时期,10个封建王朝,历860年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
下载族谱网APP,找到“圈子”加入姓氏圈